暴跌5.8万亿!各地财政面临压力,大幅减少编制是否可行?

皇冠体育官网网址
皇冠体育官网网址更新:2024-07-01 评分:4.8 访问量:81462

以前各地财政收入都很可观,比如2021年全国各地土地出让收入就高达8.71万亿元,但到了2023年,各地土地财政出让收入已经下降了5.8万亿元,两年时间下降了33%。



进入2024年之后,大家原以为各地利好政策的出台会带动楼市的发展,从而让土地市场有所恢复,然而事与愿违,土地财政收入仍然持续减少。

2024年1~4月份,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536亿元,同比下降10.4%。土地财政收入下降,这意味着各地之前依赖土地财政的各项开支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去增加收入。除了增加一些非税收入的征收力度之外,现在有些地方也开始倒查企业的欠税,偷税,漏税行为。



对于地方来说,如果收入跟不上来,很多开支都无法正常应付,甚至有些地方连公务员工资都减少或者延后支付了。

以前在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各地财政收入就像印钞机印钱一样哗啦啦的来。当时很多地方日子过得很潇洒,项目一个比一个大,公务员工资也非常滋润。而最近一段时间地方财政压力到底大不大?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那该怎么办呢?

有网友就建议加大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缩编力度。

目前我国财政开支当中有很大一个支出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等各项开支。至于目前我国到底有多少公务员,多少事业单位编制,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统计数据。

不过有一些机构推测,目前我国公务员在编人员大约是800万人左右,另外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应该在3,000万到4,000万之间。

当然除了正式在编人员之外,目前很多机构都有一些编外人员以及临时合同工,如果把这些编外人员也计算在内,公务员事业单位整体人数有可能在5,000万人以上。



这么多人等着财政发工资,把工资,奖金,公积金,社保,补贴等各项费用计算在内,一年的开支是非常庞大的一笔数据。

因此有人建议应该大幅缩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这样就可以减少一大笔开支。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有部分地方其实已经这么干了。

2024年4月9日,河南省委编办的《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引起网络广泛热议。



按照河南省编委的相关计划,在省直单位层面,除学校医院外,按照“531”比例进行精简(即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

在河南之前,黑龙江也曾经推过类似的文件。

早在2018年7月份哈尔滨市就发布了《哈尔滨市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当时这个方案要求哈尔滨全市事业编制总数原则上至少精简20%。

而且经过2018年的改革,哈尔滨全市事业编制精简8246名,占比25.3%。



到了2021年,哈尔滨市又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继续实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当然,全国还有不少城市最近几年都在推动事业编的改革,尤其是清理一些编外人员。

在2023年3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就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地方编制精减人员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自行确定。

在这个方案出来之后,很多地方都在积极酝酿机构精简计划,我相信在河南之后,未来很多省份都有可能推出类似的精简计划。

而国家之所以推动编制改革,这说明目前很多岗位确实存在错配,或者机构臃肿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缩减空间。



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为精简计划提供了前提。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些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有很多岗位其实都可以实现自动化。

就像银行一样,以前银行的网点人员非常多,但最近几年很多银行都在积极通过技术升级,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武装银行,目前银行对人工的需求明显减少,因此我们看到这几年银行的一线网点越来越少,人员也越来越少。



参考银行的这种做法,对于那些重复性或者格式化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岗位,完全可以用技术来替代人工。

我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大家办各项税务的时候都需要到税务局去办理。但现在随着电子税务的出现,企业只需要在客户端或者PC端就能够完成很多工作的自助办理,这样就可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进行精简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目前最大的障碍是看如何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看各地有没有魄力去做这件事情而已。



如果各地能够拿出魄力,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进行精简,然后对部门进行重新整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不必要的报告和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那整个工作效率会迅速提升,即便人员减少了也不会影响各项服务的正常运行。

而且这么做可以节省很大一笔人工开支,这对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